百廿复旦弦歌不辍!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现场直击
会场内,1905年与2025年的金色字样分列主席台两侧,闪耀着复旦百廿弦歌不辍的岁月荣光。会场四周悬挂5条红色横幅,上面分别写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与时代同步伐,与民族共命运”,“教育强国打头阵,自主创新当尖兵”,“加快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会场内,1905年与2025年的金色字样分列主席台两侧,闪耀着复旦百廿弦歌不辍的岁月荣光。会场四周悬挂5条红色横幅,上面分别写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与时代同步伐,与民族共命运”,“教育强国打头阵,自主创新当尖兵”,“加快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120年来,复旦大学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培养了近50万栋梁之材。国学大师陈寅恪、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中国电光源领域开拓者蔡祖泉……120年来,教育救国、教育报国、教育强国,串起复旦办学立校的主线。
左图:2000年左右苏志强随信寄给曹国相的照片,这张照片曹国相一直保留着。右图:2025年5月24日,在二十多年前的位置,曹国相(左)和苏志强(右)拍了一张合影。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1949年6月20日,复旦师生列队校门内(今校友馆西侧道路)两侧欢迎军代表进校,新闻系司徒汉同学正在指挥学生高唱《解放区的天》。新华社发(复旦大学档案馆供图)
5月26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州学院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在期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MLN4924 suppresses tumor metabolism and growth of clear cell re
2025年5月25日,由复旦大学主办的国际经济行政法系列丛书首发暨专题研讨会在上海中心大厦举行,以新的理论成果贯彻“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战略部署,献礼复旦120周年华诞。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
当岁月的指尖轻抚过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复旦大学历经风雨洗礼,却愈发熠熠生辉。坐落于上海这座繁华大都市,复旦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百余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孕育了无数杰出人才——众多学术领域的奠基者在此开启学术征程,无数科研成果从这里诞生,更有大批社会活动家、政界精
最近在复旦蹭课听了个教授讲死亡,突然有点想通了。那个教授叫王德峰,学生都说他像哲学王子,说话总能戳中人心里的疙瘩。那天他上课说怕死不是怕疼,是怕自己彻底没了,像杯水泼出去就散了。我听完后半夜翻来覆去,想起小时候看星星就觉得害怕,那些光到眼前的时候其实早就死掉了
孩子高考675分,同时拿到了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录取机会,该选哪所?这个问题让不少人纠结——两所都是顶尖985高校,复旦坐镇上海,浙大扎根杭州,到底谁更值得选?先别急,咱们用数据说话,从专业、就业、录取等维度详细分析,看完再做决定也不迟!
第一波来自于四校开放日,铁打的开放日,流水的学子,都是心怀憧憬的母子,仰望高山,希冀娃也能加入学神的行列。好消息是,四校多少都扩招了,但参考人数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人口的高峰大概要在七年后才能过去。
提起网络上最早的网红教授、网红老师,除了以提供报考意见的快嘴张雪峰、指导考研课程的刘晓艳等人之外,还有一个无法被人忽视的存在。
以讲故事的方式写一所高等学府百年校史中的人和事,这是一个颇具看点同时又极富挑战性的写作课题。就在复旦大学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以撰写校史散文广受欢迎的作家读史老张,推出他继《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卿云:复旦人文历史笔记》之后的第三部“民间校史”专著——《
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记者采访并梳理了其中的历史关节点。为何校庆日定在5月27日,是谁发起创立复旦并成就复旦?马相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为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的创办人,也是辅仁大学的创办人之一。
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记者采访并梳理了其中的历史关节点。为何校庆日定在5月27日,是谁发起创立复旦并成就复旦?马相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为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的创办人,也是辅仁大学的创办人之一。
就是这样,亲爱的特朗普先生,以后请按照您对哈佛大学下达禁令这样的标准多做点事情。
直播开始40分钟后,他就已经卖出了3000多套课,而这一场直播下来,他一共卖出了两万多份课,算总价大约为800万,确实是“销冠”了。
自2012年来,复旦大学秩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已在线下举办十届,每年校庆日前的周末成为秩年(毕业逢10年)校友们的重要节日。这一天,游子归家、校友相聚、师生重逢,为全球校友的盛事。
5月25日晚,复旦大学相辉堂,一部重现《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始末的音乐情景剧《励国之歌》在此首演。演出最后,熟悉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自发与台上演员一同高声合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传媒迅猛变革、迭代发展的今天,在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进程中,在文旅结合成为普遍诉求的背景下,每个地方都在找寻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标识,总结地域文化特点,确立地方文化符号,通过文化研究加以归纳、概括、凝练,通过文
以讲故事的方式写一所高等学府百年校史中的人和事,这是一个颇具看点同时又极富挑战性的写作课题。就在复旦大学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以撰写校史散文广受欢迎的作家读史老张,推出他继《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卿云:复旦人文历史笔记》之后的第三部“民间校史”专著——《